故事一:巨蟒作怪,雷公电母除妖,天赐吉祥
自古以来,天下名山被僧占,祥峪也不例外。峪内有几处庙宇,大锅寺、太白寺、玉皇庙、观音殿等。这些庙宇在很早前也是前殿、后殿、厢房,古建式建筑风格,雕梁画栋,规模气派,在当地堪为,宗教活动轰轰烈烈。经过文革的破坏不复存在,近几年稍做了修复,但规模和气派远不抵老百姓民房,显得很寒酸,委屈了众仙,降低了民族宗教文化的风格。尽管如此,祥峪内为何要敬重这些神灵呢?这得从雷击石说起。
相传很早很早以前,在祥峪沟里栖息着一条蟒蛇,开始它靠吸食河里的鱼、虾、青蛙、水鼠等小动物为 生,随着它不断长大,开始吞食来河里喝水的耍玩的兔子、山鸡、山羊羔、猴子、野猪等幼小动物,并逐步袭击成年动物包括人,后来每天传出有樵夫、农夫、药农被巨蟒吸食的坏消息。这样山里山外就被蟒蛇搞的很不安宁。天呢,愁眉不展,整天阴沉着个脸,不停的落泪下雨,导致山洪暴发,冲毁农田;山上的树呢,不开花不结果,暗地里抗拒力这个罪恶的悲世;山上的动物呢,都很害怕,陆续迁移到很远的山沟去了;人吗,更不敢进山采药、打柴、耕作、狩猎了,这样呢,就造成了方圆一百里地区社会动荡,民不聊生。
这些情况土地老爷知道后,就向天宫玉皇大帝禀报,请求解除民间灾难。玉帝听后大吃一惊,大呼:“小虫之辈如此大胆,观音菩萨你带雷公电母下凡去,斩妖除恶,恢复天序,还民安宁。以图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,显我天恩浩荡。”
观音菩萨、雷公、电母驾云来到终南山上空,一看这妖蟒正在山沟河中,一会张着大口,呲牙咧嘴,吞云吐雾,发出呼吱的叫声;一会摇头摆尾,泛起层层巨浪,使石头互相碰撞,发出轰轰的巨鸣,真乃妖魔鬼域都成灾。观音菩萨手指往下一指,电母即可明白其意,她将手中的琵琶在空中弹了两下,有两道白光忽忽而闪,上通九霄,下穿地狱,将妖蟒打翻在河中,但它仍口吐白气,嗞嗞裂叫,雷公见这虫还未安顺,便举起雷槌狠狠击打了几下,顿时晴天霹雳,地动山摇,震得周围山上乱石滚滚倾泻而下,右边山上的这块巨石滚下来正好压在蟒蛇身上,它惨叫一声,再也不动了,不一会从河边的石头上流出鲜红的血水,至今血迹未干,时时可见,是死活没人知道,这巨石还自然堆成了一个供堂,在这些巨石上还留下道道白色的电光痕迹,至今清晰可见。观音合璧双手,口中念到“邪恶已尽,还我大慈大悲于天下”,便带众仙拂袖而去。
妖蟒降除了,这峪恢复了往日的平静,清清的河水在静静的流淌,不时冲向石槽,泛出道道银花。正值仲夏时期,山中的紫荆花破季开放,在绿色中透出一片一片红景,甚是壮观。鸟儿在树上飞来飞去,画眉鸟在山谷高声歌唱,雄鹰在蓝天展翅翱翔,小梅花鹿依偎在妈妈肚下,慢慢的吸允着奶乳,感受着母爱,一群羚羊在山岗的树荫下啃着嫩嫩的青草,山坡上,一名农夫吆喝着黄牛在耕耘着黑色的土地,旁边的桑园、稻田里,不时传来农妇的戏闹声。
十里八乡的村民们为了歌颂太平盛世重新到来,报答天宫皇恩,他们村村联合,筹集布施,在沟里大兴土木,修起了雷公观、观音寺、玉皇殿,于六月初举行了盛大的,连续五日的庙会庆典活动。耍狮子、玩龙灯、踩高跷、抬芯子、唱大戏、烧高香、点大蜡,好个热闹,山沟中香火升起的烟雾在这片空中形成海市蜃楼般的祥云,朝霞、晚霞、彩虹交相辉映,佛光天象不时闪现,引来各方人们前来观看。天王李靖将此禀告玉皇大帝,玉皇站在观景台喜出望外,说道:皇恩浩大啊!善哉、善哉,他告诉站在旁边的土地公公,“朕封此沟为祥峪也!”并告诉主管粮、果、菜种的公公说:“将天宫的好米种,仙果种赐给祥峪,让凡民也尝个稀奇,品个新鲜。”从此祥峪盛产大米品优味香,远近闻名。从此祥峪名声大振,人人皆知,每逢庙会,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,祥峪成为人们休闲朝拜的圣地。后来,乡民们把盖庙时支起大锅做饭的地方也建成了寺院,陈列起为上万人煮饭的大锅,供奉起 神。平日里,一些人为求官、为考举、求子、为家境和睦、生意兴隆,常到祥峪沟庙里烧香拜神,祈祷吉祥。有史以来,若遇大旱天灾,附近村落善男信女集结到祥峪沟,祭天求雨,香火连续数日不断。
五十年代,国家建立基层人民政权,就在祥峪口外设立了祥峪人民公社,后陆续更名为祥峪乡。
故事二:李白辟径探太宗
当年李太白入京,一心辅 佐皇上,没料想皇上把他当文化工具,整天陪三宫六院女流之辈寻开心。郁郁不得志的李太白,逐渐产生了游览终南山的想法。
一日闲暇:李太白携友来到子午古道北口,游览沣峪观音山,就是栈道太窄,常有人坠崖身亡,李太白好生伤感,曾写下“蜀道难”诗文一篇,从此,李太白逐生另辟新径之念。
是年秋天,李太白听说唐太宗在终南山下一村受惊,有心一访,他夜宿冯家滩好友斛斯山家,豆油灯下,李白想起辟径一事,便诉于他。好友道:“关中人去观音山进香,多走子午古道,既远有险,殊不知还有一径,又近且祥”。李太白大喜,与友商定翌日既探。
在好友引导下,经祥峪第二天中午便到观音山,算起来比走子午古道近20公里,且一路美景。吉祥平坦。了却了李太白的一桩心愿。就在回朝的路上李太白作诗“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洒”一篇。
当地文人骚客,地方豪绅得知此事后,感到这是祥峪莫大的荣耀,若能在次为李太白建一处屋居,让他常来该多好,便集资在小黑沟口盖一庭院,供太白享用,后李太白经常来此,就在这院留下了“月下独酌,子夜吴歌,长相思”等不朽诗篇。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诗仙,将该院更名为太白寺。香火至今旺盛,每到6月便十分之旺。